查看原文
其他

真长脸!油罐混用深度报道再现新闻力量!

爱传播新传考研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4-08-29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后台回复“基础训练营”,夯实基础打好地基后台回复“评论训练营”,直接喂饭冲刺高分后台回复“全程班”,明年此时青云上

7月2日,新京报发布长篇独家报道文章《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文章一经发出引发广泛关注,与百姓饮食息息相关的大豆油竟然出现如此运输乱象,#记者调查罐车运输乱象##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食用油厂家验罐成走过场#等词条迅速登上热搜高位。7月6日中储粮发文回应罐车运输油罐混用,该事件再次走向舆论高潮,引发持续关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切身利益,必然引发广泛关注。在对此事走向密切关注的过程中,播播也想从新闻传播的视角解读一下该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想象。

隐性采访是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或以其他假身份,采用各种能够获得信息的方式包括偷拍偷录从事的采访活动。隐性采访一般可分为观察、亲历、测试三大类。在现实实践中,记者经常在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揭露、揭发型报道中运用隐性采访的技巧。这类报道涉及的事件往往有违公共利益,涉嫌违法、违纪或违规,所以真实情况往往被刻意隐藏。


记者进行调查采访时,目标中的核心信源又往往与事件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有充分的动机拒绝“一个表明身份的记者”的采访或者利用谎言来掩盖、篡改事实真相,但是通过隐藏记者身份,隐匿拍摄和录像设备,受访者的警惕意识将会大大降低,记者得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隐性采访使记者在常规采访手段失效的情况下,仍能履行舆论监督职能,保障公共利益,满足公民的知情权。


往往与隐性报道相关的调查性报道是以调查记者为主体,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以揭露被掩盖的事实为目的,以耗时、费力、深度挖掘为特点的一种表现形式。批评性、揭露性的调查性报道的难度系数颇高,但其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揭示社会阴暗面、促进社会正向发展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此次,新京报发布的报道文章所采取的方式就是隐性报道,发布的新闻稿件也属于调查性报道。


在新媒体语境下,短小精悍的碎片化报道似乎更满足人们的移动端阅读习惯,但是碎片化报道传播的大多数是浅层次信息。相反,篇幅较长、具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既可以反映事件变化的全貌,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还能够通过情节展示和细节刻画增强报道的故事性,吸引更多的人阅读。


在各种新黄色新闻甚嚣尘上的同时,我们的社会需要深度调查性报道。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 :“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访问,绝对当不好记者。”但是,能够进行隐性采访的调查记者却在不断减少,2017年的针对调查记者的全国调查显示出调查记者数量快速下降的趋势,2021年,调查记者的就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多数调查记者选择了转业、转型。


中国调查记者的黄金时代大约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涌现了王克勤等一批著名的调查记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类似的通过隐性采访进行深度调查性报道的案例也在我国调查报道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例如:


1,中国调查性新闻经典之作——2010年《山西疫苗乱象调查》


2010年3月17日,一位名叫王克勤的记者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一篇《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的报告,曝光了三年前山西近百位孩童因注射当地疫苗致死、致残的事件,随即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



2,《昼伏夜出、派人盯梢、地下交易……长江禁渔数年,“猫鼠游戏”仍上演》


由韩振主笔、《半月谈》2020年刊发。聚焦长江禁渔数年、非法捕鱼现象依然突出的问题,通过明察暗访,挖出一条渔具销售、非法捕鱼、地下交易构成的黑色利益链,并从执法管辖、执法装备、多部门配合、群防群治等方面提出破题之道。


3,《新京报》2020年度调查性报道金奖——《安徽太和多家医院疑骗保:没病变“脑梗”,有人一年免费住院9次》


2020年,《新京报》“重案组37号”报道《安徽太和多家医院疑骗保:没病变“脑梗”,有人一年免费住院9次》,记者巧妙运用隐性采访接触到核心信源,对第一手资料进行详尽调查,还原了多家医院扎堆骗保的真相,同时通过该骗保案对社会医疗问题及国家惠民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实事求是,针砭时弊,最终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此报道亦获得《新京报》2020年度调查性报道金奖。


4,《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2003年《南方都市报》的调查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刊出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了。这是我国调查报道史上的一篇著名报道,也是保护公民权利的著名案例。



曾任《东方早报》副主编的陈季冰在腾讯“大家”微信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更可怕的是无人在意》的文章中提到,“伴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新闻之死’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这篇文章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超过90万的阅读量和5万多的转发量,引发业界对“新闻已死”话题的热议。加之近年来,张雪峰对于新闻传播的发言,新闻传播学受到不小影响,“新闻已死”的言论再次卷土重来。


此次,新京报关于油罐车运输乱象的深度报道,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新闻行业陷入发展困境,新闻专业被张雪峰之流列入报考黑名单的当下,这次报道可以说是,再次让人意识到,优秀的媒体人和媒体,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更是告诉大众新闻未死,在人人皆媒的时代,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是有新闻工作者在坚持新闻理想,在认真做新闻报道的。


事实上,每年的315就可以看到大批新闻工作者在通过隐性采访等形式,维护公众权利和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坚守职业理想。2023年河南都市频道报道团队还曾卧底缅北电诈组织,揭露电信诈骗的内幕和手段,追踪、曝光受害者遭遇。谷雨实验室、人间theLivings、腾讯媒体研究院、新京报传媒研究等机构也在开辟融媒体时代调查报道新路径。



对于“新闻已死”的论调,学者郭庆光就指出 :“最近若干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社交媒体的发展,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处于明显衰退的过程中。这本是一个正常现象……却被有些人不负责任地曲解成“新闻已死、传播将亡”,并且在业界和学界都引起了较大面积的思想混乱”“诸如‘新闻已死、传播将亡’之类的论调,不仅仅逻辑混乱、缺乏历史常识、缺乏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认识,也罔顾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现实。”


除此之外,深度调查性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更是让大众看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此次《新京报》的报道登上热搜后,其他媒体纷纷表态,重锤敲击。《人民日报》发文评论“整治油罐混用必须给公众满意交代”,中国青年报评论称“运完煤制油运食用油,绝不能让罐车乱象继续‘放毒’”,央视网也评论“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良心,是公众的眼睛。它像一把剑,斩断了那些违法乱纪的黑手;也像一面镜子,反射出社会的真实与丑陋。在食品安全这个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舆论监督的作用尤为重要。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才能推动相关部门采取行动,从而保障公众利益。


前不久,新华社受权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等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地位、作用。随后,中国记协发表署名钟记平的文章《媒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地位作用,十分明确!》,为舆论监督撑腰。


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说,新京报的这次报道,选题价值毋庸置疑,任何人看到煤制油和食用油竟然可以同罐运输,且连清洗的环节都省略,都不可能不感到震惊。在大众关注事件发展走向的同时,往往就会出现一批异样声音转移舆论焦点,开始带节奏博取眼球。


由于新京报此次报道并未交代油罐车运输食用油的具体去向,而受众此刻最关注的事件又恰好是油的去向,是否进入了食品生产环节,还是被做了别的用途?于是各种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作为首发该报道的媒体,竟然没有交代这个关键内容,不知道是做何考虑,是不是有什么“不可说”原因?”一时间各种舆论风向调转,从开始对此次新京报报道的认可和称赞到各种被带节奏,阴谋论四起。


比如,有人就开始质疑,说报道中的其中一家食用油收货企业是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里并没有食用油的分装零售,言外之意,这些油并没有进入食品领域,而是用于工业生产。自媒体据此质疑媒体故意不说收货企业是别有用心,并直接给媒体扣上了造谣带节奏的帽子。



再比如,有人竟然开始自动开启大局观模式,开始了“高级黑”,认为中储粮身为央企,涉及国家粮食安全,把控国民经济命脉,所以媒体的揭黑报道是别有用心,这是要配合国外敌对势力,祸害国内食用油产业……



面对多家媒体陆续曝光过的,极大可能危害到自己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人想到的不是追问真相、填补漏洞,而是怎么往媒体身上泼脏水,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舆论场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甚至毒化了。


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在互联网上主动搜寻各类社会事件,对某一突发事件发表自身看法及言论,多维度 思考给了受众更多的谈论空间,公众的注意力随时都会被吸引到偏离事件本身的其他话题之中。当衍生出的各种议题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发展时,舆论失焦便呈现出其积极的一面,有利于公众进行舆论监督,促进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整体前进。


相反,新媒体舆论的反向失焦同样使公众的注意力逐渐偏离事件本身,但在舆论的生成和演变过程中,中心议题被淡化、消解,削弱了公众对主流媒体核心议题的关注度,加剧了社会信任感危机,造成了负面的舆论环境,不利于社会稳定。


媒体报道只能算作“一呼”,其威力如何,取决于舆论场能不能“百应”,一篇有价值的报道,得不到舆论的声援,就很难形成推动改变的社会合力。而要想有效减少舆论失焦的负面影响, 单纯的管控式策略已不适应新媒体时代舆论失焦的新情况、新趋势,还需要多元参与主体共同治理,明确平台角色与职责,持续健全治理机制,回归信息管理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张尧.隐性采访边界辨析[J].国际公关

[2]刘彪.自媒体时代调查记者的困境与突围[J].今传媒

[3]郦曼丽.新媒体语境下调查性报道的突破与创新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

[4]许敏球.“新闻已死”?——基于新闻三个维度的思考[J].新闻战线

[5]杨悦.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失焦的成因与治理[J].全媒体探索

[6]红辣椒评论:谢谢你,曝光“油罐混用”的新闻人

[7]声道:罐车混装食用油事件,果然有人开始带节奏了

[8]吐槽青年博士:不要指望没有舆论监督的舆论引导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知知

小S

早早

卷卷

胖胖

小E


往期推荐:

学+练+评 | 消息训练营助你14天轻松拿捏消息改写

妈妈炒菜不用放盐了,你的研来了

注意!每年都考的“智能传播”来了!|专题保分变简单03

最高41:1?!多所新传院校报录比信息汇总

那你偏要去考新传是什么意思?去看看city不city啊~

速来!曹林老师手把手教你写评论!

搞定名词解释,这一本真就够了!

这些高级词语+短语+金句,才是高分新闻评论该有的水平

你不会做专题,我教你呀!

融媒40周年,背到就是赚分啊!|专题保分变简单02

姜萍爆火、杨幂C刊、Manner咖啡…| 六月的热点真的都是考点!

我,10年新传人,依然推荐大家学新传!

胡友平挺身而出,如何避免了一场国际形象灾难?

暑期是要捅破天吗?还是要弯道超车啊?30分论述题:平台媒体化+媒体平台化|专题保分变简单01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传播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